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7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1198篇
教育   9407篇
科学研究   2079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2878篇
综合类   1227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4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909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1182篇
  2011年   1329篇
  2010年   1095篇
  2009年   897篇
  2008年   1072篇
  2007年   1293篇
  2006年   1143篇
  2005年   1115篇
  2004年   949篇
  2003年   897篇
  2002年   738篇
  2001年   648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是现代经济资源中最核心的资源.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要求加大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部开发关键是通过调整管理意识,改革用人机制和发展教育来改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状况,营造良好的软环境,缩小与东部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72.
现代社会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近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主要载体,逐渐地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依次是首先对文化的物质层次发生作用,然后对文化的制度层次发生作用,最后对文化的观念层次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我们应该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使之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3.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purposes of assessment have been shown to b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heir relationship to achievement emotions is less well understood. This paper reports a survey study of Chines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N = 1,393) self-reported conceptions of the purpose of assessment and their achievement emotions using inventories with previously developed Chinese versions. While pre-existing models were not replicated, exploratory techniques developed well-fitting measurement models for each inventory an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achievement emotions was elicited by certain beliefs about assessment. Positive emotions of pride and enjoyment depended primarily on conceptions that assessment (1) contributed to student moral and skill development, (2) was accurate, and (3) was not for evaluating schools or teachers. Negative emotions of anger and shame depended primarily on conceptions that assessment was (1) for evaluating schools and teachers and (2) not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us, student emotional responses to assessment in China logically depend on beliefs that assessment reliably relates to developing their own learning, skills, and moral character.  相似文献   
74.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适用性条件及其前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正成为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的新领域。该理论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就中国的实践而言,不仅在经济、社会、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协商民主的适用性条件,而且还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主导、政府对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地方民主新形式的示范、解决权力运行问题的需求以及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等等,相信协商民主在中国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5.
赵树理是文艺界大众化、民族化的旗手.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赵树理作品就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赵树理作品更会走向世界,为全球化、大众化、民族化的一位杰出代表.《李有才板话》就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76.
“和平崛起”是中国新时期的战略选择和庄严承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全球化及其高速发展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坚实外部基础和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77.
在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中,女娲的形象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考察。由战国中后期诗人笔下外在形象尚不确定的“女神”,到西汉文献中始与伏羲并列为“至德遗于后世”,崇尚“虚无纯一”的“圣王”;随着两汉之际“三皇”之说的复兴,由东汉前期“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的“三皇”说,演进为东汉后期“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系列,标志着女娲“圣王”形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8.
ABSTRACT

Comparing China’s 2006 and 2015 Africa policies, this article reveals how China’s political discourse has become more confident, practical, and depoliticised.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shows how education is allocated, promised, and embedded in China’s ‘shared’ agenda, which is centred o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 It then reflect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China may move towards traditional donor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despite fragmented convergences in the discourse and an increased recognition of a Chinese model, China maintains its distinctive role and position in the post-2015 era.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初,西方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经梁启超等先进人士的引介,开始在中国生根,其显著成果一是确立了多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的认知;二是通过辛亥革命一度出现了现代民族国家。民国时期,现代的民族国家虽然只剩下一块招牌,但国人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并未停止,集中在探讨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新的民族国家构想上。然而,随着其后民族主义的泛化以及意识形态化,民族主义被简单地等同于爱国主义,这非常不利于实现民族自觉和国家振兴。  相似文献   
80.
试论《中国学报编辑学导论》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学报编辑学导论》具有研究中溯本求源,写作中脉络清晰;探索中史论结合,说明中重点突出;撰写中虚实相兼,设计中可操作性强的诸多特色;在学报编辑学的研究和论述中确实力求创新和突破,具有填补学科研究空白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